首页  >  正文

TQC与ISO9000

2020/9/28 14:42:04 标签:       浏览:1126

在日本人成为全世界的品质管理楷模的年代里,大家所熟知的符号是TQC,但现在随着日本经济的黯然,TQC[注1]也被某些人抛弃了,改成了冠冕堂皇的TQM。说TQM而不说TQC,似乎是与ISO9000的流行同期发生的,ISO标准本身似乎就在暗示:ISO9004就是一个全面品质管理的概括。

  

    最近这几年有个感觉,仿佛谈品质管理就是ISO9000,不少人认为ISO9000代表了先进的或新的品质管理理念,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首先,从常识上看,用作“标准化”的东西,应当是成熟、稳定的,主要是“总结”而不是创新;观察实际内容,ISO9000标准的确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至少到94版,它反应的管理思想,基本上是欧美至少60年代已经形成的观念,包括“第三方认证”的形式,也是那个年代就已经形成的,90年代以来,“新”的地方就是由ISO统一发布了这个标准,并罕有地广泛被采纳和宣传,这并不是因为其内容新,而是经济全权化、产业国际化,以及日本经济式微而欧美管理文化重新大流行这样一些环境因素所使然。从内容上说,87版经94版到即将出台的2000版,内容改进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原本TQC强调,但在ISO9000中被忽略或者比较模糊的东西加进去或增强,比如客户中心,持续改进,PDCA,对“人”的强调等。这并不是说,ISO9000的内容与TQC相比,没有任何独特的东西,实际上,ISO9000所体现的重视体系,重视制约性与监控验证,重视规范化与文件化,强调专业性等,正是反应了欧美的管理文化与日本不同的地方,这些与传统日本式TQC是不同的,但并不是新东西。

  

    主要的问题不是新不新,这是在本系列讨论中我强调的一个主题思想。我感觉到,如今很多人在谈起TQM时,可能已经忘记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当年的TQC代表了一些什么东西。从字面上看,Total Quality Control这个词反应了一种现场的、基层的、操作性的、人人(全员)都去控制品质的特征;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则是个一般化的、反应了管理者的,总体着眼的看法[注2]。做为实践者,应当注意到,从ISO9000的思路出发,很容易导致这样的倾向,即对体系与过程的重视,超过对“全员”重视,更加容易流于形式。如上所述,这正反应了欧美传统的品质管理理念,与上一个世纪日本经济鼎盛时期成熟的品质管理理念的不同。日本人的品质管理,首先是一种企业的观念或者说是文化,对好品质(Good Quality)虔诚的追求,重视人与观念甚于体系、技术与方法。TQC的核心是全线人员自我组织的改进与管理,品质管理小组就是它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日本人眼中,品质是要自己控制的,他们会觉得设立品质管理部门是费解的事情。早期的TQC,在技术方法上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各种适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总结归纳成为一些“工具”——简单,易用的工具或方法,将一些重要的观念归纳成简单形象的句子,比如“水面冰山原理”,“下道工序是客户”等,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在现场使用,给基层的,一线的人员自己使用。

  

    最近似乎流行ISO9000+5S/6S,应当说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在流行做文章快速取得ISO9000认证的今天,5S同样也很容易变成一种表面文章。5S本来也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却是一个道地的东洋货,5S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个观念,我的印象中(很可惜,本人手头现在也没有一本70年代的TQC的书籍)5S也可以算是TQC运动中的一个部分。5S为大家所重视,这是一件好事,但我想大家还应当去学习实践TQC的很多基本的东西,这些东西是ISO9000不能带给我们的(至少目前实际是这个样子)。而他们对于品质改进,才是更加直接和实质的。

  

    以上的讨论,并不是要批判ISO9000,只是要提醒大家,对ISO9000应当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特别是现在许多顾问标榜超过3-4个月不能取得证书,就说明没水平。我以十几年制造业的经验,包括学习、实践TQC以及实实在在实施ISO9000的经验提醒你,他们有的最多只不过是拿到一纸证书的某些“技巧”,几个月时间的突击,是不可能给你带来什么实质的管理提升或品质改进的——我是指这种ISO9000的突击实施,从内部管理上,甚至负面的影响还会更大。通过认真深入的ISO9000实施(这通常要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我们能收获不少东西,但仍有很多基本的东西是难以通过这个途径获得的。另一方面,尽管ISO9000:2000经过改进,已经更多地体现了一些TQC的基本东西,但由于基本观念、着眼点等很多基本的区别,以认证为契机的ISO9000:2000实施,仍然不会有什么戏剧性的改变,这其中也有“标准与认证”这种形式本身带来的制约;如果你很认真地想改进品质,更应当(或者说是必须)去学习和实施TQC。TQC作为一种管理的观念和风格,已经发展得很完整,新的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小,而且,其发展只能是向精、深、适应新型企业环境等方面的充实,而不是否定式的发展。

  

    许多人也清楚,ISO9001并不是TQM,于是流行着一种表面上看顺理成章的思路:先搞ISO9000认证,如果企业有更长远、深入和全面的改进意愿,就可以去搞TQM(IS09004就是一个预备好的指南)。如果已经实施了1SO900X,这个顺序就已经造成了,但是,从公司管理提升、品质改进的方法或步骤的角度,我给出的建议恰恰相反,应当优先推动TQC活动,并一直坚持下去,有外部需要时,或者希望在规范化管理方面有一个提升时实施ISO9001。

  

    要想完全学到日本式TQC可能很难,因为那是一种与文化、社会环境等相关的东西,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员工发自内心的品质改进的要求,不是单靠培训就能做到的(这也许是为何TQC的全员培训做了,却不能达到日本人的效果的一个解释吧)。但要开始推动也可以说不难,这就是“老板”发自内心的品质改进的意愿。我们至少可以学习那种品质第一,尊重人性,重视基层人员,重视自我改进管理,和重视简单工具的总结、推广等思想与方法。比如,现在看起来可能显得有点土气的鱼刺图,巴雷特图等,都是非常简单易学的东西,但它们是否真的在你的企业中发生着效用?这些基础方法和工具永远不会过时,在使用更高新或复杂的东西之前,首先应当去用好这些基本的东西。要去实实在在地,诚心诚意地动脑筋去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品质意识,和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培训、时间、资源、激励,让他们从内心里乐于和希望投身到品质控制中去。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提示:

  

  认为ISO9000代表了先进的或新的品质管理理念,是个误会。87版经94版到即将出台的2000版,内容改进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原本TQC强调,但在ISO9000中被忽略或者比较模糊的东西加进去。

  

  ISO9000的实施,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基本的东西,但3-4个月的突击实施,是不可能得到多少精髓的,从内部管理上将,甚至负面的影响还会更大。

  

  日本式的TQC,重视人与观念甚于体系、技术方法,这与ISO9000的着眼点很不相同。

  

  TQC的基础方法和工具并没有过时,在使用更高新或复杂的东西之前,首先应当去用好这些基本的东西。

  

  从企业管理提升和品质改进的角度,应当优先并持续地推动TQC。

  

   

  

  [注1]:TQC至少在日本始终被坚持并发展着,正是因为有着广泛的“曲解”或“失传”的大环境,或者因为这个名词本来就是借用的,所以日本学者喜欢用“日本式TQC”或“全公司品质控制”(Japanese-style TQC or CWQC (Company Wide QC).),简称TQC。

  

  [注2]:ISO/DIS9000:2000中,有一个简单的界定:“TQM是基于组织全员参与的一种品质管理形式”,但以ISO9000的整体来看,首要的着眼点是在全过程上用系统的方法对品质进行全面的管理,并且没有(或者说避免)去试图反应更加具体的风格。相应地如果用简单的话来概括TQC,可以这样说:TQC就是要激励所有人员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上去控制和不断改进品质。对于欧美与日本品质管理文化的区别,品管大师朱兰曾经做过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