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们通常认为既然6SIGMA管理主要采用统计方法,那么它必定只适用于制造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6SIGMA管理主要是一种管理理念,意在降低缺陷、节约成本。统计技术等只不过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采用的工具。各种迹象表明,服务业比制造业更需要推行6SIGMA管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服务是指一个公司内部不直接参与设计或生产有形产品的任何部分。如销售、财务、市场、采购、客户服务、运输或人力资源等等;制造是指那些与有形产品的生产和开发相联系的活动。如产品开发、生产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以美国为例,早在七十年代初,服务业就占了美国雇员总数的65%以上;而到了九十年代末,根据劳工局数据统计,以服务为基础的工作有80%左右,目前这一比例仍在增长。
服务性过程通常占小于整个过程“循环时间”的10%,有些活动是有效的,如让客户付款,而有些活动却是不必要的甚至是一种资源浪费,如检查发现疵点、返工、等待等等,而且制造业重视质量和过程控制的历史悠久,80年代初期全面质量管理(TQM)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所以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浮柴”较多,在6SIGMA管理开展初期更易呈现显著效果。另据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和服务性过程次品成本(返工、错误、项目流产等)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50%(在制造业估计为10%~20%)。这个数据与许多人的经验相符,在改进前,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绩效仅在1.5σ~3σ之间(也就是50%~90%合格)。
由此可见,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在服务业和服务性过程中开展6SIGMA管理都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大有潜力的——服务性过程比制造过程有更多的提高机会。
服务性的过程是不可见的工作过程。在大多数工厂,你能看到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大多数服务性过程的“工作产品”很难用肉眼看到,如信息、要求、订单、提案、汇报、会议、签名、发票等等。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过程在电脑和网络上处理,工作产品变成了“虚的”,从屏幕到屏幕或从服务器到服务器,流动的只是纯粹的电子信息。事实上,通过运用电子邮件、互联网和其他网络,使得服务性过程能在世界各地进行,当然在全球化经济的大前提下,那是一种优势,但它确实使理解如何完成工作比完成工作更困难。
在服务业启用6SIGMA时应注意:
※ 从过程着手——只要存在过程就有改进的可能;
※ 选择合适的项目并限定明确的范围;
※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在服务领域要测量业绩最大的障碍之一是评价指标,因为对服务业来说评价指标通常无法量化,例如生产厂的产品标准常常非常明确——误差不得超过??微米,而服务业的评价标准却通常很粗略,如服务周到,但究竟何种程度的服务才算周到呢?我们很难用数字表述。
※ 不必过分强调统计学。不要被复杂的统计学所吓跑,找出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就行。GE资产部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的黑带所受的6SIGMA培训在技术上的复杂性低于给GE工业业务部门的培训版本。而至1999年年底GE资产部因推行6SIGMA管理已创造了8亿美元的净收入。当然为了后续能继续取得成效仍需深化学习。
6SIGMA并不是一个程序或技术,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因而它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而且也适用于服务业,它强调灵活性和严密性,是保证组织业务更有效率、更具竞争性以获取更多盈利的重要方式。